尊敬的各位领导、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早上好!我是来自初 2023 级 10 班的夏可琪。今天,我深感荣幸能够站在国旗下,代表同学们抒发心声。当五星红旗迎着朝阳舒展,当国歌的旋律在校园上空回荡,我们心中满溢着对祖国的赤诚热爱;当晨光洒落在肩头,对于美德传承的思考也在心底悄然萌生。而这也是我想与大家探讨的主题:“美德始于心,节俭践于行”。
在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,节俭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始终熠熠生辉。它已然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内核,并非单纯的“省吃俭用”,而是一种蕴含着责任与敬畏的精神境界,这种境界,既需要我们从内心深处予以深刻认同,更需要我们通过实际行动去践行。
美德始于心,心乃节俭_x0008__x0008_之根基。古人云:“俭,德_x0008__x0008_之共也;侈,恶_x0008__x0008_之大也。”节俭的理念,唯有在心灵深处扎根,方能茁壮成长。回溯历史,齐国宰相晏婴虽身居高位,却常身着粗布衣衫,饮食清淡,其简陋居所中蕴含的是“以民为本”的炽热情怀;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,即便贵为天子、掌控天下,仍坚守“节用而爱人”的理念,坚决抵制宫廷的奢靡_x0008__x0008_之风,这份清醒源自“居安思危”的长远谋划。这些先贤的事迹表明,真正的节俭并非迫于生计的无奈_x0008__x0008_之举,而是对劳动的尊重、对资源的敬畏,是源自内心的美德自觉。
这种贯穿于历史长河的节俭“初心”,并非遥不可及,它就蕴含在我们当下的日常生活_x0008__x0008_之中。当我们看到农民伯伯在烈日下辛勤插秧,汗水滴入泥土;当我们想到工人师傅在车间里专_x0008_注打磨,掌间布满老茧,我们便能深刻体会到,每一粒粮食、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劳动者的辛勤汗水。心中怀有对劳动的尊重,我们便不会随意丢弃只打印了半页的纸张,不会轻易抛弃只写了几行字的笔记本;心中怀有对劳动成果的敬畏,我们便不会随意倒掉未吃完的盒饭,不会将半瓶矿泉水遗落在角落。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”,倘若失去了这份节俭的“初心”,即便拥有再丰厚的财富,也会在奢靡的生活中消耗殆尽,最终丧失美德的本质。
节俭践于行,行是美德的外在体现。如果说内心的认同是种子,那么实际行动便是滋养它的阳光雨露。在校园里,总有一些温暖的瞬间令人动容:有的同学将旧作业本的背面用作草稿纸,使纸张得到二次利用;有的同学离开教室时及时关闭电器,避免电能的浪费;有的同学在食堂按需打饭,以“光盘行动”践行节俭理念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,正是节俭美德的生动体现。
然而,我们也应当正视校园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现象:在食堂里,时常可见完好的馒头和饭菜被随意倒掉;在洗手间里,常有同学洗完手后忘记关闭水龙头;在室外活动时,有些班级任由空调和电器开着,造成资源的浪费。我们应当明白,一粒粮食从播种到收获,需要经历数月的风雨洗礼;一滴水从水源到用户手中,需要经过层层净化处理;一度电从发电到输送到千家万户,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转换。这些浪费行为不仅是对劳动者辛勤付出的漠视,更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。
践行节俭,并不需要我们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,它只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:在食堂就餐时,根据自己的食量取餐,践行“光盘行动”,避免粮食浪费;在学习过程中,纸张双面使用,爱护文具,避免资源闲置;在生活中,随手关灯、关水,避免能源浪费;我们还可以与家人一起进行“旧物改造”,让闲置物品重新发挥作用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,汇聚起来便能形成传承美德的强大力量。
同学们,节俭并非个人的小事,它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。尽管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,但耕地资源有限、水资源分布不均、能源供应紧张等问题仍然存在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“节约光荣”的观念,传承和弘扬节俭美德。从“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”的古训,到“绿色低碳”的时代号召,节俭的内涵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契合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,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,更应当成为节俭美德的传承者和践行者。
老师们,同学们,当五星红旗再次在风中飘扬,它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,更呼唤着我们的行动。让我们将节俭的种子播撒在心中,让它生根发芽;让我们将节俭的行动融入日常生活,让它成为一种习惯。让我们成为心中有美德、行动有节俭的人,让节俭_x0008__x0008_之花在校园中绽放,让美德_x0008__x0008_之光照亮我们的未来!
我的分享到此结束,感谢大家的聆听!